查办“职业弹幕人”能否产生涟漪效应
直播间里,主播卖力吆喝产品,粉丝不断刷“弹幕”给“好评”,已成网络直播带货中交流互动的一种典型方式。然而,也有人看到其中的商机,开始做起了“职业弹幕人”的生意。据北京市市场监管局通报,近日,该局成功查办全国市场监管领域直播电商“职业弹幕人”首案,对北京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出10万元罚单。
发送弹幕广泛存在于网络直播和短视频中,由于增强了内容互动性,让人以为都是真人网友“有感而发”。但从上述案例来看,有的弹幕信息很可能由“职业弹幕人”炮制。所谓“职业弹幕人”,是指通过操控虚假账号或雇佣“网络水军”,在直播、短视频等互动场景中批量发布事先写好的话术评论,虚构产品功效、用户评价或交易数据,来达到误导甚至欺骗消费者、制造虚假流量目的的黑灰产从业者。
当“职业弹幕人”发送出“我产后顽固体质,拍了6单” “我喝酒夜宵还瘦了7斤,就2盒”等虚假弹幕信息,显然对不了解真相的消费者是一种误导。这比过去雇佣“网络水军”刷单炒信更具危害性,因为弹幕信息出现更及时、更显眼、更鲜活,容易让人相信其真实不虚,但实际上在欺骗消费者。过去只有部分商家和“网络水军”才清楚弹幕真相,如今随着查办上述案件,弹幕的内幕终于浮出水面。
查办这一案件是涉案企业与市场监管部门“配合”的结果。该企业在直播间销售一款果冻食品时,滚动评论区域内充斥着大量相似的夸张表述,并不断刷屏称该产品具有减肥功效。这引起市场执法人员注意,通过IP地址分析和用户行为建模等技术手段,发现数十个账号IP集中分布于2个地址段,以场均50条以上频次高频发送该产品具有减肥效果的评论,最高单场发弹幕300条以上……作出初步判定。
通过初步判定和现场检查,最终认定当事人违规,依据《网络反不正当竞争暂行规定》,对其处罚款10万元的行政处罚。此案首次将“直播刷评”行为纳入“编造用户评价”的执法框架,这对相关商家是一种警示;同时,对消费者也是一种提醒:不要轻易相信弹幕信息。另外,也对其他地方市场监管部门有示范意义。坦率说,在发送弹幕极为普遍的今天,其他地方很可能也存在“职业弹幕人”发弹幕。
因此,希望查办此案能产生涟漪效应,启示更多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对直播电商弹幕加强监管,为消费者营造真实透明的消费环境,也为商家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。实际上,“职业弹幕人”发送的弹幕信息不难甄别,因为普通网友一般不会夸张地评价某个产品,而且弹幕内容比较相似,如果深入分析还会发现集中发布、高频率发布等特点。对此,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主动介入,消费者也要留心并举报。
当更多地方同时对“职业弹幕人”发送虚假弹幕信息进行整治,才能形成更大震慑效应。另外,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也要积极落实主体责任,对商家和“职业弹幕人”的作弊行为进行打击。既然市场执法人员通过IP地址分析和用户行为建模等技术手段,发现弹幕信息作弊,平台方也应该借鉴这些手段以及大数据等技术,对弹幕信息加强监测。一旦查实,平台既要封禁相关账号,也要严打“职业弹幕人”。
- 上一篇:前线战报、战役总结 33件百团大战档案包含了哪些珍贵细节?
- 下一篇:没有了